2007-05-15

五年前的歐遊記敘(四)















上車坐定後,車子朝著萊茵河谷地前進。一邊瞧著窗外一邊想起了法蘭克福之子—歌德(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),創作了《浮士德》的一代文豪。可惜今次的旅程未有安排前往其故居,否則我早已想拜訪這位年少時即嶄露頭角,二十五歲時成就了《少年維特的煩惱》,歷經德國文學史「狂飆突進運動」、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三個學流階段的長壽作家了。歌德在世界文學史上的貢獻毋庸置疑,哲學家協林Schelling曾說過:「歌德活著的時候,德國就不是孤苦伶仃的,不是一貧如洗的;儘管它虛弱、破碎,它精神上依然是偉大、富有和堅強的。」他在威瑪與席勒相遇後更開闢了德國古典文學的全盛時期,由於席勒的促進與鼓勵而寫下了畢生巨作《浮士德》,是其一生豐富思想的總結與藝術探究的心血,塑造了一個不斷探索人生真諦、不斷進取的人物形象,詩劇當中的浮士德已年屆百歲、雙目模糊時仍信守著人生應該每天每日去開拓生活與自由,而後才能享受自由與生活所獲之甜美果實的生命哲學,體現了資產階級上昇時期追求真理、自強不懈、生生不息的精神;我再次因德意志民族藉此文字所反映的優秀傳統而滿心激賞!約莫一個半小時的路程過去,我們在賓根(Bingen)下了高速公路抵達首日首個目的地,歌德稱它為「賜福之地」的—萊茵河谷地。萊茵河,一段充滿中古世紀浪漫史詩、傳奇的天然構築。其名源於Rein,於居爾特古語中代表著潔淨清澈,自古孕育著日耳曼民族,使其成長茁壯,可說是日耳曼人的「母親河」。萊茵河源頭在瑞士東南部之阿爾卑斯山北麓,流經瑞士、列支敦士登、奧地利、德國、荷蘭與法國,全長1320公里,為歐洲第三大河。沿著萊茵河畔的呂德斯海姆(Rudesheim)到科布倫芝(Koblenz)段是為精華之處,當中有約三十多座大小城堡。萊茵河這段水路是中世紀時期極為重要的貿易孔道,無論皇室或地方領主皆為了收取豐厚的過渡費而各自佔地為王,當時設置這些城堡的主要目的乃是為了據地、領土的鞏固與防禦,直到十七世紀後這些巨大的灰色建築慢慢地失去了作用,因地位及戰略價值不再而只能逐漸凋零。

沒有留言: